![]() |
![]() |
记得那是1987年的7月1日,他到了阳朔的西街。他去阳朔饭店门口的国旅去找工作,经理孙露用英语和他对话,满意,未考完经理就同意要人了,每月60元工资。欧文工作的热情可以说是火山爆发,恨不得把所学的东西一下子用出来,遇到老外,全部掏给他们。白天他给老外导游,晚上到阳朔的一家广州餐馆帮忙,当时他是向单位请假出来的,在单位45元一个月,在阳朔干了一个月,光小费就得了1500多元,加上工资,他一个月就把在单位两三年的劳动价值体现了!胆子也大了,不在乎什么工作单位了,回去就办了停薪留职。
1988年,欧文到了海南,以为刚建省,需要人才多多,机会多多。不料,去了才知道像他这样的人才在海南 太多了,有十多万人,根本找不到一个拿固定工资的工作,有的只好流落街头,卖报纸、擦皮鞋度日。
直到1991年,碰到了阳朔人彭松(阳朔的第一家私人外事旅店就是他开的),邀他到阳朔共同发展。他也不想老是替别人打工。想起来可笑,老是想着“找工作”,为什么不自己搞个工作让别人来找呢?就和彭松到了阳朔。1991年9月1日开起了希尔顿饭店。店的位置太偏了,他就主动出击,你不来,我就让你来。他把柜台摆到西街阳朔度假饭店对面,见人就发广告单,有人扔掉也不要紧,只要看上一眼,希尔顿就出名了。一次,他还搞了许多的“举措”,如筷子夹花生比赛,付一块钱就可以参赛,当天晚上来了30多个老外报名,各国的都有,他就命名叫“国际大赛”,获奖者发给奖品,未获得名次的发给纪念品。一个美国人皮特得了冠军,他们发给一件T恤,给一个证书,上面写着“世界冠军”,老外高兴得连呼“Good!”说他这辈子从未得过世界冠军,在阳朔得到了,要回国去好好炫耀。
欧文发现阳朔外语市场大,预测办一个专门教外国人学中国文化的学校,肯定火爆起来。他去找县教育局批,教育局说不行,没有这个先例。
欧文想,教育局不批,我找文化局,教育和文化是双胞胎,是姐是妹谁分得清?搞学校不行,就搞一个“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名目不同,实质是一回事的,都是办班办学挣老外的钱。他打了报告给县文化局。县文化局当时的领导秦臻、刘建国等人就同意了。于是,1992年8月桂林阳朔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成立,开短训班。
在自治区文化厅未备案之前,他们只能偷偷摸摸地“试业”,今天把学员带到公园的树林里,明天带到漓江边,后天带到山脚下。那些老外学员挺乐意,风景每天都是新的;当地人看见了以为欧文他们是导游;外地的游客见了,以为他们是在搞夏令营活动。这种“地下工作”搞了半年时间,拖到了1993年,自治区文化厅备案通过了。欧文长长舒了一口大气,这下好了,可以公开大张旗鼓 地办学了!
办班办学公开化合法化了,牌子打出来了,报名的人一下子多起来,有时一天 会来20多个老外。本来有些老外打算在阳朔玩三五天的,因为报了名要学,就在阳朔呆了几个月,这样一来,地方的经济也随之有所拉动。政府和老百姓都觉得这是个好东西,开始自觉地支持欧文。
但是,欧文的目的不仅仅是挣钱啊,他最终的目的是要办教育,办正经八百的学校 ,通过英语这门工具,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
他向县政府有关部门报请申办外语学校,有关部门没有批。他们不批不再是政策方面的顾虑,一位地方官员对欧文直言不讳:你是个外地人,如果万一把一大笔学费拿着跑了怎么办?欧文找到杨鼎光先生,他是阳朔镇教育界的元老和权威,优秀教师,当过阳朔镇小学和镇中学的校长。杨鼎光先生一听欧文的想法,立刻表态,学外语要从娃娃抓起,叫欧文到他们那里办,先搞儿童英语教育试点。在阳朔镇小学,欧文和杨鼎光办起了儿童英语教学班,仅仅三个多月时间,就显示了教学成果。学生家长也高兴,孩子懂外语,懂得用外语跟老外说话了。欧文向阳朔有关部门的领导承诺,如果让我办一所外语学校,我保证不出三年,阳朔的农民都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可是有关领导还是担心作为“外来户”会卷款而逃。
学校难产之际,阳朔的又一位有识之士挺身而出,他是阳朔县原人事局局长吴跃年。当他听说欧文的难处,慨然同意用官职和前途为欧文作风险抵押,他和欧文“合作”办学——然而,在巴克兰英语培训学校开学的第二个月,吴跃年辞去了校长的职务,让出了校长头衔给欧文。他把欧文和他的学校扶上马,送了一程……
这一“扶”一“送”至关重要啊!欧文至今铭刻在心,不曾忘记。
欧文马不停蹄地往前奔。阳朔的中英文学校、英语培训学校现在已经遍地开花,可以说是欧文当初点起了“星星之火”。欧文是从湖南的大山里走出来的,所以他总不忘记阳朔周边乃至更广大地区的农村孩子。他对于希望小学、西部欠发达地区和革命老区的学校,不仅仅给与经济上的援助,更重要的是给于人力和智力方面的援助……“Help others, help yourself”(帮助别人就是帮助你自己)是欧文一直信奉的格言之一。
办学成功了,钱也挣了一些。下面该怎么做?欧文的目标不是当老总。他常说:“钱也要挣,不然哪有钱做英语教学、双语教育推广?我们不是公立教育机构,国家是不会投资的。但挣钱毕竟不是最终目的。”欧文要争取成为英语教育的专家,他要让更多的人学好英语,他要为改变我国英语教学所产生的大批“聋子英语、哑巴英语”和“书面应试英语”的局面而奔走呼号,要走教育科研加推广的路子……
怀揣着远大的抱负,欧文继续马不停蹄。他总结自己创立的“FACES成功英语学习法”,并开展实验,大力推广,让更多的人取得英语学习的成功;他请教并联合国内外一切有志于英语教学改革和推行双语教育的顶级专家、学者和更多的国内双语教育实践工作者,正式组 建了“中国双语教育研究会”,大力推广双语教育实验 。研究会在政府有关部门注册,并已入编中央教科所主编的《中国教育科研机构概览》一书。
开展双语教育,必须有合格的双语教师,要建设一支得力的中国双语教育师资队伍,欧文筹划着更大的动作;开展双语教育,没有外籍教师不行,他积极进行外籍来华教师的培训工作,培训合格了,再把他们派往需要外籍教师的双语实验学校;他积极培训国内的英语教师,使他们逐步成为合格的双语教育人才……截至目前,国内 外的双语教师培训班已办到第30多期……
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可一个人的潜能有时也是大得惊人的。这篇文章写的是“一个人和一个外语镇”,可是按照欧文的发展之路,下一篇要写的应该是什么呢?可能就不是“欧文——阳朔”了,而是“欧文与中国双语教育的促进和推广”…… □
(参考媒体相关文章,本站修订/2007.6.)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