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07年7月27日《桂林晚报》报道 —— |
记者/刘教清 摄影/通讯员 诸葛保满 |
【本站按】“V.E.T国际志愿者英语教师交流协会”(Volunteer English Teacher)是巴克兰海外教育集团资助的机构。协会的宗旨在于引进国际志愿者英语教师来华,在中国为一些中小学——尤其是边远地区的学校提供短期无偿的英语教学服务。协会自2004年成立以来已引进数百名志愿者英语教师,他们无偿的英语教学服务虽然是短期的,但给这些学校和中国的孩子们注入了努力学好英语的催化剂,激发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机,而且使他们不出国门却零距离了解了国外的许多信息。志愿者们满腔热忱的奉献精神也给中国孩子们以非常良好的影响和陶。V.E.T协会主要创始人之一兼总干事 是Laurie教授(加拿大)。《桂林晚报》的这篇报道从一个侧面表现了Laurie 教授夫妻乐于助人和对中国的美好感情。阳朔电视台也做了相关报道。 |
老雷(Laurie)和妻子贝慈(Betts)原是加拿大一所大学的教授,退休后,他们来到阳朔旅游,“觉得像回家一样”,于是决定定居阳朔。三年前,夫妻俩一起到阳朔的乡村小学义务支教,还先后组织了200多名海外志愿者,到阳朔5所山村小学义务上英语口语课,让千余名山村孩子免费学到了“特级英语”。因此,夫妻俩被称为“洋雷锋”。
![]() |
辞高薪去支教
老雷和妻子贝慈初来阳朔时七十多岁,他们到阳朔的乡村小学支教完全是一种偶然。
多年前,夫妻俩来到阳朔旅游,为阳朔迷人的山水风光所倾倒。后决定常住阳朔,夫妻俩到一所外语学校当老师,收入也不错,在当地也可算“小康”了。
2004年8月,阳朔县葡萄镇召开了一个会议,老雷被请去讲英语课。会上,勇村小学一位老师向老雷提出:“我们学校很多孩子家里穷,学校师资又一般,看能不能怎样帮他们一下?”听完,老雷语气坚定地说:“不能只用钱去帮助他们,而且可以支教。”随后,老雷就去学校考察,发现许多孩子的英语水平较差。
当年9月,老雷夫妻俩一起来到勇村小学时,学生们为他们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教师节派对”,孩子们采来鲜花,制作稚气十足的小礼物献给他们,还用生硬的英语祝福他们“Happy teacher’s day!”夫妻俩被质朴而聪明的山村孩子感动了。
经过慎重考虑,夫妻俩决定支教,首先与勇村小学结为支教对子。从此,老雷辞去了月薪数千元的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支教事业中。夫妻俩的生活费则由贝慈继续当外教老师解决。
为支教四处筹款
“中国有个雷锋,我想用雷锋精神去帮助阳朔那些山村孩子学好英语。”接受采访时,老雷这样说。但他们想到,单靠他们俩的力量是不够的,他们想组织更多的海外志愿者到勇村小学支教,争取给孩子们每周上三次英语口语课。
说来容易实施难。为了找到合适的志愿者,老雷想了很多办法。他做了一个网站,对外宣传自己的支教工作(http://www.guilin-yangshuo.com/VET/index.html)还在西街的许多西餐厅张贴了支教宣传画。甚至他还跑到西街老外聚集的一些地方去游说,动员海外游客到山村小学当志愿者。
为筹集更多的教学资金,老雷想到了一招:到银行门口去“赚钱”。他有时站在银行门口,等待不懂中文的国外游客去取钱,他就主动提出为游客服务,获取一些劳务费。他的这一招果然挺灵验,许多国外游客知道他的意图后,都大方地出钱出力。巴克兰海外教育集团后来出资援助老雷,建立了海外志愿者英语教师协会(简称“V.E.T”)。
![]() |
为支教四处筹款 |
老雷千方百计,动员了来自英、美、加拿大、澳大利亚等10多个国家的200多名志愿者,到阳朔普益勇村小学、高田镇凤楼小学、福利镇渡头小学、龙尾小学以及兴坪镇大源小学等学校支教,给山村孩子送去了免费外教,激发了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了学校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
2005年暑假,他还筹资近万元,在勇村小学办了一个月的免费英语口语夏令营,让山村的孩子像城市孩子一样轻松学习英语。如今,勇村小学的许多学生已经能够用流利的英语与外教进行一般交流,还办起了颇有特色的英语广播站,出版了多期英语、双语小报。这两年,勇村小学学生的英语水平排在全乡第一。
将一直在阳朔支教
老雷说,支教让他变得年轻。每当看到孩子们的英语有进步时,他感到很欣慰;而自己和孩子们在校园里又唱又跳时,“根本就忘了自己是一位老人,仿佛回到了童年”。
阳朔农村学生对老师的尊重,也是让老雷坚持支教的原因之一。老雷说,每逢中国重大的节假日,学生们都会从家中中国特色的食品给外籍教师品尝,还会制作别致的礼物送给老师。
要真正离开这些学生还真有些舍不得。老雷说,2005年3月,加拿大一名叫艾莉的女孩在勇村小学支教一段时间后,准备回国不来中国了,临别时,学生们送给她一件又一件的小礼物,并希望她有时间再到中国来。艾莉被孩子们所感动,半年后再次来到阳朔,加入了支教事业。老雷说:“其实我也因年事已高准备回国,但总是割舍不下对学生的牵挂,舍不得离开阳朔。只要还有能力,我将一直在阳朔支教。”
去年9月,普益乡勇村的肢残少年小徐,因家境贫穷买不起轮椅,实在难以步行到10公里外的普益初中读书,急得哭了起来。劳累得知后,主动为他买了一辆崭新的轮椅,帮小徐圆了读书梦。那天,小徐流着泪对老雷等志愿者老师说,你们能永远在我们这里支教就好了,那样会让很多孩子幸福起来。老雷夫妻说,我们一定尽力做到,一定尽力!□
![]() |
2006年8月,Laurie把海外志愿者的捐款送到阳朔渡头小学,支援他们利用暑假修缮校舍 |
【延伸阅读】
(本站 2019-01-23 编辑发布) | ||
![]() |
想把这个信息分享给朋友?点击这里吧: |
搜索本站更多信息 |
|
|